Android NDK 在小米2 中的调试

近几天一直在捣鼓Eclipse下面直接调试NDK ,以前都是从命令行中直接调试,现在听说现在Google已经发布了新的支持Eclipse直接调试的SDK ,心中甚为欣喜,本以为可以很快解决问题,没想到折腾了许久。

1. Android ADT的BUG

ADT 的Eclipse插件从r20 开始就已经支持通过CDT 直接调试NDK ,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只支持CDT 8.01以下的版本,原因在于CDT 升级到8.1的时候,修改了文件索引器部分的逻辑,也就是我们按F3可以来回跳转到制定文件的那个东东,导致Android的ADT不能与CDT进行很好 的配合,于是编译的时候报告一堆的文件找不到。实际上直接编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不是编译器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描述在 http://tools.android.com/recent 这个链接上面 ,因为经常会被墙,索性截图,如下

image

这个页面中比较详细的描述了怎么使用NDK ,但是请注意从下面的这个 BUG 33788 这个就是讨论了不能在最新的Eclipse 4.2 和CDT8.1上不能正确使用的原因。了解详情的,可以看看这个链接里面的详细讨论。

不过比较欣慰的是,在 ADT 21 Preview 2 中修复了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这个版本还没有发布,因此我们要配置ADT到Preview通道。具体的配置信息 链接 http://tools.android.com/preview-channel 同样配置一下截图

image

配置完成之后,最好重建一下工程,基本上提示错误的情况发生的不会太频繁,但是似乎仍旧会发生。也就是这个补丁还不怎么稳定。

一旦还是发生找不到JNI之类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图操作来暂时处理掉

image

2. run-as: Package '<PACKAGE_NAME>' has corrupt installation

根据提示信息,貌似软件包没有正确安装造成的,反复安装调试了很多次,结果照旧,于是怀疑是不是某些其他原因。

好在Android是开源的,那么就比较好处理了,从 4.01的源代码中提取出 run-as部分的源代码,然后调整编译,在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增加输出,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还真找到了。分离出来的源代码以及在此下载 run-as.zip

出问题的代码位置如下

这句话,意思是 目录的权限中,others用户是不能有读写权限的,这个目录就是 /data

源 代码的编译是在run-as目录下面执行NDK-Build即可生成的可执行文件run-as在 obj/local/armeabi 目录下面。通过  adb push run-as /system/bin/run-as-log 命令把这个文件放到手机,如果提示没有权限或者只读,请参考这个 小米 2 adb remount failed解决办法

注意 千万不要动系统自带的run-as 否则系统重启之后,往往起不来。

然后执行

来看看他的输出

也就是 run-as 要求 /data目录是不能有others用户的读写权限的。否则就会失败。根本就不是安装错误。

解决方法

权限信息如下:

4、修改权限

5、再次执行

注意,似乎手机重启之后,设置又会还原掉,因此到时候还是需要重新设置。

简 单描述一下图中的 chmod函数的参数,注意 这个 drwxrwxrwx root root  .其中 r = read 定义为 0x004 ,w = write 定义为 0x002 ,x = execute 定义为 0x001 , 那么 rwx 都拥有的话 ,就是 r | w|x = 7

rwxrwxrwx 分为三组用户 依次为,文件拥有者的权限,文件拥有者所在用户组的权限,其他用户的权限

因此 chmod 771 就表示  文件拥有者的权限 有 r|w|x的全部权限,而其他用户只有执行权限。

java中的native关键字

转载 http://www.blogjava.net/shiliqiang/articles/287920.html

JNI 是Java Native Interface的 缩写。从Java 1.1开始,Java Native Interface (JNI)标准成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它允许Java代码和其他语言写的代码进行交互。JNI一开始是为了本地已编译语言,尤其是C和C++而设计 的,但是它并不妨碍你使用其他语言,只要调用约定受支持就可以了。

使用java与本地已编译的代码交互,通常会丧失平台可移植性。但是,有些情况下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须的,比如,使用一些旧的库,与硬件、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或者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JNI标准至少保证本地代码能工作在任何Java 虚拟机实现下。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的书写步骤

·编写带有native声明的方法的java类
·使用javac命令编译所编写的java类
·使用javah ?jni java类名生成扩展名为h的头文件
·使用C/C++(或者其他编程想语言)实现本地方法
·将C/C++编写的文件生成动态连接库

1) 编写java程序:
这里以HelloWorld为例。
代码1:

声明native方法:如果你想将一个方法做为一个本地方法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声明改方法为native的,并且不能实现。其中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在后面讲述。

Load 动态库:System.loadLibrary("hello");加载动态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方法displayHelloWorld()没 有实现,但是我们在下面就直接使用了,所以必须在使用之前对它进行初始化)这里一般是以static块进行加载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System.loadLibrary();的参数“hello”是动态库的名字。
main()方法
2) 编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3) 生成扩展名为h的头文件

头文件的内容:

(这 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h文件相当于我们在java里面的接口,这里声明了一个Java_HelloWorld_displayHelloWorld (JNIEnv *, jobject);方法,然后在我们的本地方法里面实现这个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编写C/C++程序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名必须和这里的一致)。

4) 编写本地方法
实现和由javah命令生成的头文件里面声明的方法名相同的方法。
代码2:

注 意代码2中的第1行,需要将jni.h(该文件可以在%JAVA_HOME%/include文件夹下面找到)文件引入,因为在程序中的JNIEnv、 jobject等类型都是在该头文件中定义的;另外在第2行需要将HelloWorld.h头文件引入(我是这么理解的:相当于我们在编写java程序的 时候,实现一个接口的话需要声明才可以,这里就是将HelloWorld.h头文件里面声明的方法加以实现。当然不一定是这样)。然后保存为 HelloWorldImpl.c就 ok了。

5) 生成动态库
这里以在Windows中为例,需要生成dll文件。在保存HelloWorldImpl.c文件夹下面,使用VC的编译器cl成。

注 意:生成的dll文件名在选项-Fe后面配置,这里是hello,因为在HelloWorld.java文件中我们loadLibary的时候使用的名字 是hello。当然这里修改之后那里也需要修改。另外需要将-I%java_home%\include -I%java_home%\include\win32参数加上,因为在第四步里面编写本地方法的时候引入了jni.h文件。

6) 运行程序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调用中考虑的问题

在首次使用JNI的时候有些疑问,后来在使用中一一解决,下面就是这些问题的备忘:

1.  java和c是如何互通的?
其实不能互通的原因主要是数据类型的问题,jni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那个c文件中的jstring数据类型就是java传入的String对象,经过jni函数的转化就能成为c的char*。
对应数据类型关系如下表:
Java 类型 本地c类型 说明
boolean jboolean 无符号,8 位
byte jbyte 无符号,8 位
char jchar 无符号,16 位
short jshort 有符号,16 位
int jint 有符号,32 位
long jlong 有符号,64 位
float jfloat 32 位
double jdouble 64 位
void void N/A

2. 如何将java传入的String参数转换为c的char*,然后使用?
java 传入的String参数,在c文件中被jni转换为jstring的数据类型,在c文件中声明char* test,然后test = (char*)(*env)->GetStringUTFChars(env, jstring, NULL);注意:test使用完后,通知虚拟机平台相关代码无需再访问:(*env)->ReleaseStringUTFChars(env, jstring, test);

3. 将c中获取的一个char*的buffer传递给java?
这个char*如果是一般的字符串的话,作为string传回去就可以了。如果是含有’\0’的buffer,最好作为bytearray传出,因为可以制定copy的length,如果copy到string,可能到’\0’就截断了。
有两种方式传递得到的数据:
一种是在jni中直接new一个byte数组,然后调用函数(*env)->SetByteArrayRegion(env, bytearray, 0, len, buffer);将buffer的值copy到bytearray中,函数直接return bytearray就可以了。
一种是return错误号,数据作为参数传出,但是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是传值,对象是传递的引用,所以将这个需要传出的byte数组用某个类包一下,如下:

这个对象作为函数的参数retobj传出,通过如下函数将retobj中的byte数组赋值便于传出。代码如下:

4. 不知道占用多少空间的buffer,如何传递出去呢?

在jni的c文件中new出空间,传递出去。java的数据不初始化,指向传递出去的空间即可。

Android JNI知识简介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inweig/archive/2010/03/26/5417319.aspx

Java Native Interface (JNI)标准是java平台的一部分,它允许Java代码和其他语言写的代码进行交互。JNI 是本地编程接口,它使得在 Java 虚拟机 (VM) 内部运行的 Java 代码能够与用其它编程语言(如 C、C++ 和汇编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和库进行交互操作。

1.从如何载入.so档案谈起

由于Android的应用层的类都是以Java写的,这些Java类编译为Dex型式的Bytecode之后,必须靠Dalvik虚拟机(VM: Virtual Machine)来执行。VM在Android平台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执行Java类的过程中,如果Java类需要与C组件沟通时,VM就会去载入C组件,然后让Java的函数顺利地调用到C组件的函数。此时,VM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让Java与C组件能通过标准的JNI介面而相互沟通。

应用层的Java类是在虚拟机(VM: Vitual Machine)上执行的,而C件不是在VM上执行,那么Java程式又如何要求VM去载入(Load)所指定的C组件呢? 可使用下述指令:

System.loadLibrary(*.so的档案名);

例如,Android框架里所提供的MediaPlayer.java类,含指令:

这要求VM去载入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档案。载入*.so之后,Java类与*.so档案就汇合起来,一起执行了。

2.如何撰写*.so的入口函数

---- JNI_OnLoad()与JNI_OnUnload()函数的用途

当Android的VM(Virtual Machine)执行到System.loadLibrary()函数时,首先会去执行C组件里的JNI_OnLoad()函数。它的用途有二:

(1) 告诉VM此C组件使用那一个JNI版本。如果你的*.so档没有提供JNI_OnLoad()函数,VM会默认该*.so档是使用最老的JNI 1.1版本。由于新版的JNI做了许多扩充,如果需要使用JNI的新版功能,例如JNI 1.4的java.nio.ByteBuffer,就必须藉由JNI_OnLoad()函数来告知VM。

(2)由于VM执行到System.loadLibrary()函数时,就会立即先呼叫JNI_OnLoad(),所以C组件的开发者可以藉由JNI_OnLoad()来进行C组件内的初期值之设定(Initialization) 。

例如,在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档案里,就提供了JNI_OnLoad()函数,其程式码片段为:

此函数回传JNI_VERSION_1_4值给VM,于是VM知道了其所使用的JNI版本了。此外,它也做了一些初期的动作(可呼叫任何本地函数),例如指令:

就将此组件提供的各个本地函数(Native Function)登记到VM里,以便能加快后续呼叫本地函数的效率。

JNI_OnUnload() 函数与JNI_OnLoad()相对应的。在载入C组件时会立即呼叫JNI_OnLoad()来进行组件内的初期动作;而当VM释放该C组件时,则会呼叫 JNI_OnUnload()函数来进行善后清除动作。当VM呼叫JNI_OnLoad()或JNI_Unload()函数时,都会将VM的指针 (Pointer)传递给它们,其参数如下:

jint JNI_OnLoad(JavaVM* vm, void* reserved) {     }

jint JNI_OnUnload(JavaVM* vm, void* reserved){     }

在JNI_OnLoad()函数里,就透过VM之指标而取得JNIEnv之指标值,并存入env指标变数里,如下述指令:

由 于VM通常是多执行绪(Multi-threading)的执行环境。每一个执行绪在呼叫JNI_OnLoad()时,所传递进来的JNIEnv指标值都 是不同的。为了配合这种多执行绪的环境,C组件开发者在撰写本地函数时,可藉由JNIEnv指标值之不同而避免执行绪的资料冲突问题,才能确保所写的本地 函数能安全地在Android的多执行绪VM里安全地执行。基于这个理由,当在呼叫C组件的函数时,都会将JNIEnv指标值传递给它,如下:

这 JNI_OnLoad()呼叫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env)函数时,就将env指标值传递过去。如 此,在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数就能藉由该指标值而区别不同的执行绪,以便化解资料冲突的问题。

例如,在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数里,可撰写下述指令:

查看是否已经有其他执行绪进入此物件,如果没有,此执行绪就进入该物件里执行了。还有,也可撰写下述指令:

查看是否此执行绪正在此物件内执行,如果是,此执行绪就会立即离开。

3.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数的用途

应 用层级的Java类别透过VM而呼叫到本地函数。一般是仰赖VM去寻找*.so里的本地函数。如果需要连续呼叫很多次,每次都需要寻找一遍,会多花许多时 间。此时,组件开发者可以自行将本地函数向VM进行登记。例如,在Android的/system/lib/libmedia_jni.so档案里的代码 段如下:

当 VM载入libmedia_jni.so档案时,就呼叫JNI_OnLoad()函数。接着,JNI_OnLoad()呼叫 register_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函数。此时,就呼叫到 AndroidRuntime::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数,向VM(即AndroidRuntime)登记 gMethods[]表格所含的本地函数了。简而言之,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数的用途有二:

(1)更有效率去找到函数。

(2)可在执行期间进行抽换。由于gMethods[]是一个<名称,函数指针>对照表,在程序执行时,可多次呼叫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数来更换本地函数之指针,而达到弹性抽换本地函数之目的。

4.Andoird 中使用了一种不同传统Java JNI的方式来定义其native的函数。其中很重要的区别是Andorid使用了一种Java 和 C 函数的映射表数组,并在其中描述了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这个数组的类型是JNINativeMethod,定义如下:

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是第二个参数,例如

实际上这些字符是与函数的参数类型一一对应的。

"()" 中的字符表示参数,后面的则代表返回值。例如"()V" 就表示void Func();

"(II)V" 表示 void Func(int, int);

具体的每一个字符的对应关系如下(数组则以”["开始,用两个字符表示)

字符 Java类型 C类型
V void void
Z jboolean boolean
I jint int
J jlong long
D jdouble double
F jfloat float
B jbyte byte
C jchar char
S jshort short
[I jintArray int[]
[F jfloatArray float[]
[B jbyteArray byte[]
[C jcharArray char[]
[S jshortArray short[]
[D jdoubleArray double[]
[J jlongArray long[]
[Z jbooleanArray boolean[]

上面的都是基本类型。如果Java函数的参数是class,则以"L"开头,以";"结尾,中间是用"/" 隔开的包及类名。而其对应的C函数名的参数则为jobject. 一个例外是String类,其对应的类为jstring

如果JAVA函数位于一个嵌入类,则用$作为类名间的分隔符。

例如

Android JNI编程实践

一、直接使用java本身jni接口(windows/ubuntu)

1.在Eclipsh中新建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两个类:一个继承于Activity,UI显示用。另一个包含native方法。编译生成所有类。

jnitest.java文件:

Nadd.java文件:

2.使用javah命令生成C/C++的.h文件。注意类要包含包名,路径文件夹下要包含所有包中的类,否则会报找不到类的错误。classpath参数指定到包名前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层次结构要符合java类的组织层次结构。

com_hello_jnitest_Nadd .h文件:

3.编辑.c文件实现native方法。

com_hello_jnitest_Nadd.c文件:

4.编译.c文件生存动态库。

得到libNadd.so文件。

以上在ubuntu中完成。

5.将相应的动态库文件push到avd的system/lib中:adb push libNadd.so /system/lib。若提示Read-only file system错误,运行adb remount命令,即可。

6.在eclipsh中运行原应用程序即可。

对于一中生成的so文件也可采用二中的方法编译进apk包中。只需在工程文件夹中建libs\armeabi文件夹(其他文件夹名无效,只建立libs文件夹也无效),然后将so文件拷入,编译工程即可。

二.使用NDK生成本地方法(ubuntu and windows)

1.安装NDK:解压,然后进入NDK解压后的目录,运行build/host-setup.sh(需要Make 3.81和awk)。若有错,修改host-setup.sh文件:将#!/bin/sh修改为#!/bin/bash,再次运行即可。

2.在apps文件夹下建立自己的工程文件夹,然后在该文件夹下建一文件Application.mk和项project文件夹。

Application.mk文件:

3.在project文件夹下建一jni文件夹,然后新建Android.mk和myjni.c。这里不需要用javah生成相应的.h文件,但函数名要包含相应的完整的包、类名。

4.编辑相应文件内容。

Android.mk文件:

myjni.c文件:

myjni文件组织:

5.编译:

以上内容在ubuntu完成。

6.在eclipsh中创建android application。将myjni中自动生成的libs文件夹拷贝到当前工程文件夹中,编译运行即可。

NdkTest.java文件:

对于二中生成的so文件也可采用一中的方法push到avd中运行。

小米 Mi 2 在 Windows 7 x64 下面的识别问题

买了小米几个月了,总是搞不定他在自己的64位Windows 7 下面的驱动,总是不能识别,用官网下载的驱动,根本不顶用。客服嘛,一个劲的劝你装32位系统。没办法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 实质上,小米模拟的MTP模式是存在问题的,才会导致Windows 7 不能正常识别,这个应该是软件层面的问题,因为,当我们关机的时候,连接电脑,是能自动下载安装驱动的,并且识别为Android ,但是开机之后,就不行了,那么,问题就应该发生在手机识别部分,而不是存在于协议交互部分。

换句话说 ,小米就自身已经处于MTP 客户端状态了,但是却没有把状态准确的传递给OS,因此导致OS不能识别。

既然,手机已经准备妥当了,那么,我们强制安装MTP协议,应该是正常的,因此,尝试了如下操作

image

请注意选择 “便携设备”,坛子里官方说必须关闭调试模式才行,但是我这边实验了一下,关不关没什么鸟事。

接下来 选择

image

 

标准MTP设备”->“MTP USB 设备”,等他安装完成,这时候,我们应该可以读写手机里面的文件了。

 

但是,目前还是没有办法搞定在adb devices 命令中找到这个设备,换句话说,调试程序,只能是在Ubuntu下面折腾了。

Android继承View自定义控件调用输入法

希望从一个View上调用输入法和接收输入法传过来的字符串,可以通过调用EditText这个widget。但是,如果要做出很炫很个性的输入法,就必须自己去和EditText一样连接输入法,介绍如下:
首先,定义一个继承自BaseInputConnection的类。输入法是通过commitText来提交选中字符。

BaseInputConnection相当于一个InputMethodService和View之间的一个通道。每当 InputMethodService产生一个结果时,都会调用BaseInputConnection的commitText方法,把结果传递出来。

之后,采用如下方式,呼出输入法,并且把自定义的BaseInputConnection通道传递给InputMethodService。

低级界面上面,自己调用输入法并接收输入法的输出结果,就是这样的。

android模拟器运行cocos2d-x

从cocos2d-x 2.0之后,就改用OpenGL ES 2.0,但是android模拟器直到4.0.3版本开始才支持ES 2.0,所以需要新建一个高于4.0.3的模拟器

记得勾选那个Use host GPU

image

NDK请使用 r8之后的版本,早期的版本存在BUG ,真机可以,模拟器不行,另外 VM Heap默认只有16M ,如果程序出问题,这个修改大一些。

小米 2 adb remount failed解决办法

1. 确定是否正确连接手机了

2. 进入shell

3. shell中输入命令

4. 然后你就有系统目录的读写权限了,例如你就可以使用adb push 把文件push到系统目录中去了.

上面的/system 为要访问的目录,如果要访问data目录则替换成/data 即可

以上是针对/system 目录的情况,当时当我们希望把 /data/data目录下面的文件拷贝出来的时候,却发生了问题,提示没有权限

原因在于 chmod 的缘故,chmod仅仅对当前目录进行了权限修改,下面的子目录还是没有权限

怎么办呢

就可以了,这个 -R 参数就是所有子目录一并处理

每次关机,修改都无效的,需要重新修改。

如果以上的方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则考虑执行如下命令,重新挂载

可以看得出/system的权限是ro即是read only。

可以看到/system的权限变了,变成read write了。

android之动态创建控件

之前在网上找有关动态创建控件的帖子,发现没有几个人说的很明白;所以,决定自己写篇日志,将其说清楚。

动态创建控件,还是创 建控件;只不过,是在程序中创建控件;创建控件就好像在屏幕上画画一样。首先,要一张纸;然后,再在这个框架里画自己想画的事物。在android里,这 张纸就是一个容器,常用的LinearLayout、RelativeLayout、FrameLayout等等;在android里,自己想画的事物就 是一些view,常用的TextView、EditView、Button等等。
知道了大体思路之后,就要说细节了;
  第一是容器,创建一个容器(这里用LinearLayout举例);

第二是容器的细节,也就是属性部分;比如,容器里的控件是怎样排的;


第三是容器里的控件,创建自己想要的控件;比如,

第四是容器的细节,就是设置容器的属性;
第五是将控件加入到容器当中去;
  第六是将容器将加入ContentView中;
源代码:这个代码就不注释了,看了上面的六步应该会清楚下面的程序的

import org.cocos2dx.lib cannot be resolved

在使用 cocos2dx 的时候,建立的工程在编译的时候提示 import org.cocos2dx.lib cannot be resolved ,研究了研究发现,工程里面缺少了相应的Java代码,目录都已经建立好了,但是似乎拷贝脚本出了问题,没有把源文件拷贝进去

解决方法就是 ,找到 cocos2dx 的释放目录,在目录下找到 cocos2dx目录 下面找到 platform 目录下面有个android 目录 下面有个java目录,如下图了

我们在工程目录下面也看到一个类似的空目录

对应的目录拷贝进去就可以了

Android NativeActivity samples crashes

Log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Unable to start activity ComponentInfo{com.example.
native_activity/android.app.NativeActivity}: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Unable to find native library: native-activity

Answer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