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获取当前进程的名称

通过 ActivityManager 获取进程名

缺点:

  1. am.getRunningAppProcesses()需要跨进程通信,效率不高
  2. ActivityManager.getRunningAppProcesses() 有可能调用失败,虽然概率不高但是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级别还是有概率失败的
  3. Application.getProcessName() 只能Api28 以上的系统调用

最优解:

参考链接


android 获取当前进程的名称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Collections.emptyList/Collections.emptyMap

最近在研究 Flutter pigeon 例子 的时候,发现如下实例代码:

对其中的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sult) 比较感兴趣,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只有一个元素的优化,减少内存分配,无需分配额外的内存,可以从SingletonList内部类看得出来,由于只有一个element,因此可以做到内存分配最小化,相比之下ArrayListDEFAULT_CAPACITY=10个。

下面是SingletonList静态类的定义

上面的源码中可以看到,静态类中并没有重新add、delete、set等方法。所以通过Collections.singletonList初始化的List是不能执行上述方法的。

Collections.emptyList()

Collections.emptyList在日常开发中也比较常用,如果一个方法需要返回一个空List,并且后续不用再新增元素进去,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返回Collections.emptyList()而不是new ArrayList;这样不用每次都去创建一个新对象。

EMPTY_LIST如下

Collections中其他类似方法

参考链接


另一种绕过Android P以上非公开API限制的办法

去年发布的 Android P 上引入了针对非公开 API 的限制,对开发者来说,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前天 Google 发布了 Android QBeta 版,越来越多的 API 被加入了黑名单,而且 Google 要求下半年 APP 必须 target 28,这意味着现在的深灰名单也会生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跟大量的 API 说再见了。

去年我给出了一种绕过Android P对非SDK接口限制的简单方法,经验证,这办法在 Android Q 的 Beta 版上依然能正常使用。虽然这个方法需要进行内存搜索,理论上有可能失败,但实际上它曾在 VirtualXposed 和 太极 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验证,从未收到过由于反射失败而导致问题的反馈。而且据我所知,有若干用户量不少的 APP 在线上使用 FreeReflection 库,想来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吧。

不过今天,我打算给出另外一种绕过限制的办法。这个办法目前来说是最优方案,我个人使用了一个多月,不存在任何问题。

上次分析系统是如何施加这个限制 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几种方式,最终给出了一种修改 runtime flag 的办法;其中我们提到,系统有一个 fn_caller_is_trusted 条件:如果调用者是系统类,那么就允许被调用。这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些私有 API 就是给系统用的,如果系统自己都被拒绝了,这是在玩锤子呢?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以系统类的身份去反射,那么就能畅通无阻。问题是,我们如何以「系统的身份去反射」呢?一种最常见的办法是,我们自己写一个类,然后通过某种途径把这个类的 ClassLoader 设置为系统的 ClassLoader,再借助这个类去反射其他类。但是这里的「通过某种途径」依然要使用一些黑科技才能实现,与修改 flags / inline hook 无本质区别。

以系统类的身份去反射 有两个意思,1. 直接把我们自己变成系统类;2. 借助系统类去调用反射。我们一个个分析。

「直接把我们自己变成系统类」这个方式有童鞋可能觉得天方夜谭,APP 的类怎么可能成为系统类?但是,一定不要被自己的固有思维给局限,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知道,对APP来说,所谓的系统类就是被 BootstrapClassLoader 加载的类,这个 ClassLoader 并非普通的 DexClassLoader,因此我们无法通过插入 dex path的方式注入类。但是,Android 的 ART 在 Android O 上引入了 JVMTI,JVMTI 提供了将某一个类转换为 BootstrapClassLoader 中的类的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写一个类暴露反射相关的接口,然后通过 JVMTI 提供的 AddToBootstrapClassLoaderSearch将此类加入 BootstrapClassLoader 就实现目的了。不过,JVMTI 要在 release 版本的 APP 上运行依然需要 Hack,所以这种途径与其他的黑科技无本质区别。

第二种方法,「借助系统的类去反射」也就是说,如果系统有一个方法systemMethod,这个systemMethod 去调用反射相反的方法,那么systemMethod毋庸置疑会反射成功。但是,我们从哪去找到这么一个方法给我们用?事实上,我们不仅能找到这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调用任意的函数,那就是反射本身!可能你已经绕晕了,我解释一下:

  1. 首先,我们通过反射 API 拿到 getDeclaredMethod 方法。getDeclaredMethod 是 public 的,不存在问题;这个通过反射拿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元反射方法

  2. 然后,我们通过刚刚反射拿到元反射方法去反射调用 getDeclardMethod。这里我们就实现了以系统身份去反射的目的——反射相关的 API 都是系统类,因此我们的元反射方法也是被系统类加载的方法;所以我们的元反射方法调用的 getDeclardMethod 会被认为是系统调用的,可以反射任意的方法。

伪代码如下:

到这里,我们已经能通过「元反射」的方式去任意获取隐藏方法或者隐藏 Field 了。但是,如果我们所有使用的隐藏方法都要这么干,那还有点小麻烦。在 上文中,我们后来发现,隐藏 API 调用还有「豁免」条件,具体代码如下:

只要 IsExempted 方法返回 true,就算这个方法在黑名单中,依然会被放行然后允许被调用。我们再观察一下IsExempted方法:

继续跟踪传递进来的参数 runtime->GetHiddenApiExemptions() 发现这玩意儿也是 runtime 里面的一个参数,既然如此,我们可以一不做二不休,仿照修改 runtime flag 的方式直接修改 hidden_api_exemptions_ 也能绕过去。但如果我们继续跟踪下去,会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API 竟然是暴露到 Java 层的,有一个对应的 VMRuntime.setHiddenApiExemptions Java方法;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通过 VMRuntime.setHiddenApiExemptions 设置下豁免条件,我们就能愉快滴使用反射了。

再结合上面这个方法,我们只需要通过 「元反射」来反射调用 VMRuntime.setHiddenApiExemptions 就能将我们自己要使用的隐藏 API 全部都豁免掉了。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再观察下上面的 IsExempted 方法里面调用的 DoesPrefixMatch,发现这玩意儿在对方法签名进行前缀匹配;童鞋们,我们所有Java方法类的签名都是以 L开头啊!如果我们把直接传个 L进去,所有的隐藏API全部被赦免了!

详细代码在这里:https://github.com/tiann/FreeReflection

理论上讲,这个方案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即使 ROM 删掉了 setHiddenApiExemptions 方法,我们依然可以用「元反射」的方式去反射隐藏API,并且所有的代码加起来不超过30行!当然,如果 Google 继续改进验证隐藏API调用的方法,这个方式可能会失效,但是目前的机制没有问题。

参考链接


Android多用户模式下获取当前UserId的方式

1. Linux uid/gid

Linux下的用户id(uid)和群组id(gid)。Linux是多用户系统,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uid,这个uid由系统和用户名做映射绑定。同时,为了便于用户管理(譬如管理文档权限),Linux引入了群组的概念,可以将多个用户归于一个群组。每一个群组拥有一个群组id(gid)。 
root用户:Linux下的唯一的超级用户,拥有所有的系统权限。root用户所在的组就是root组。

2. Android uid(4.2(API Level 17))

Android 4.2开始支持多用户。Linux的uid/gid多用户体系已经被用在App管理上。

Android重新开发了一套多用户体系,在UserManagerService中管理,PackageManagerService和ActivityManagerService中也有相关逻辑。Android的多用户可以做到不同用户的应用的物理文件级(数据)的区分,以实现不同用户有不同的壁纸、密码,以及不同的应用等。

例如:在一个有两个用户(用户id分别为0和10)的安卓设备上,在用户10下安装一个应用,此时,在0下是看不到这个应用的。

从data/system/packages.xml查看此应用的uid:userId=”10078”

Process.myUid()得到uid为”1010078”

Process.myUserHandle()得到”userHandle{10}”

在另一个用户0下安装此应用。

查看packages.xml,看到uid没有变化10078

Process.myUid()得到uid为”10078”

Process.myUserHandle()得到”userHandle{0}”

adb shell进入命令行,分别查看data/user/0和data/user/10下面此应用的数据区:

用户0: 

 

用户10:

 

可以看到,实际上应用在内部虽然有多用户,但只有一个uid,在不同的用户下,通过uid和用户id合成一个新的uid,以保证在每个用户下能够区分。 

(可以看到文件拥有者是u0_a78,所在群组为u0_a78。从data/system/packages.xml根据包名查看此应用信息,可以看到:userId=”10078”。)

3. android.os.UserHandle

这个类对外提供有关多用户的接口。 从里面的一些api代码可以看到uid在多用户下的处理逻辑:

多用户支持开关: 

注意一个api getUid()。这就清楚了,将用户id 10作为第一个参数,packages.xml中记录的该应用的uid 10078作为第二个参数传入,得到了这个应用在10用户下的uid——1010078! 


 

通过应用的uid得到当前用户的userId,以上过程的逆过程: 

 

从另一个核心的api myUserId()更能清楚地看到应用uid和用户id的关系: 

 

当一个应用使用UserHandle.myUserId()来获取当前的用户id的时候,其实就是从他自己的进程得到应用的uid,然后通过上述逻辑计算出当前的用户id。 

从Process.myUserHandle()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个逻辑:

从概念和API命名上,确实有些混乱,但Android也情非得已,Process的API Level是1,UserHandle的API Level是17,可见在最初的Android上面,已经将Linux uid/gid给了应用id了,当时应该也没有考虑Android有一天需要支持多用户。直到4.2(API Level 17),引入了多用户时,已经是若干年过去了,Process已经被无数的开发者使用,无法改变。只能接受这个概念上混淆了。 

可以用如下的几点来简单地澄清这些id概念: 

  1. Process中的xxid相关的概念和API是关于应用id的。 
  2. UserHandle中的xxid相关的概念和API是关于Android用户id的。 
  3. Process有接口得到UserHandle实例。

4. 应用层获取UserId

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ID来进行兼容性处理,比如魅族的系统在分身模式下,生物识别相关的Keystore调用(setUserAuthenticationRequired(true))会抛出异常。

我们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兼容性处理,已知的是,魅族的应用分身模式下,用户的ID一定是 999

Process.myUserHandle() 可以得到 UserHandle 对象,但是却不能直接从 UserHandle 对象中获取到用户ID

目前有三种已知的做法

  1. android.os.Process.myUid()/100000 这行代码的原理是依据 Process.myUserHandle() 实现的代码进行逆向操作来获取到真正的用户ID,如果不了解源代码的人会感觉莫名其妙。不需要特殊权限,但是总感觉不够优雅。

  2. ActivityManager.getCurrentUser() 需要申请权限,需要系统应用,需要反射调用。感觉更不优雅了。

  3. UserHandle.myUserId() 不需要特殊权限,需要反射调用。这个感觉也不够优雅。但是当看到androidx.os.UserHandleCompat 也是通过反射调用这些函数的时候,瞬间感觉无所谓了。
    代码参考如下:

参考链接


解决processDebugAndroidTestManifest Attribute meta-data#XXX@value requires a placeholder substitution but no value is provided.

在集成极光推送 SDK 的时候,如果把极光推送集成到一个独立的 AAR 包中,在编译的时候会发生如下报错:

如果是构建单一 APK 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 AAR 项目里面通过 manifestPlaceholders 直接配置这些参数。

但是如果是多渠道打包的情况下,我们会在统一的地方根据不同的渠道进行配置。

这个时候直接在 AAR 项目里面配置就不合适了,此时我们观察报错信息,会发现其实真正报错的地方是执行单元测试的时候报错(processDebugAndroidTestManifest)。

其实也容易理解,执行 AndroidTest 的时候,需要生成单独测的测试 APK,这一步就必须补充完整全部的 meta-data 信息,否则无法顺利生成 APK

通过上述的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我们只需要在测试用例的时候补充这些 meta-data 信息即可。

那接下来就是怎么生成 AndroidTest 的时候的配置信息,网上搜索很久,才在 Possibility to define manifestPlaceholders or BuildConfig variables just for tests 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

参考解决方法如下:

极光推送相关的解决参考如下:

参考链接


Missing accessibility label: provide either a view with an `android:labelFor` that references this view or provide an `android:hint`

Android Studio 2021.2.1 新定义 layout 文件的时候,如果 EditTextTextView 相邻定义,如下:

会在 EditText 收到警告信息:

或者:

这个警告的原因是:一般情况下,EditTextTextView 相邻的时候,TextView 一般用于提示用户应该输入何种内容,尤其是有多个 EditTextTextView 对的时候,可以通过指定 android:labelFor  来指出两者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给每个 EditText 增加一个 android:hit 方便用户理解。

解决方法如下:

或者:

参考链接


Difference between android:id and android:labelFor?

理解Intellj IDEA/Android Studio警告'Optional' used as type for parameter

在函数的形参中使用 Optional 类型的参数的时候,编译的时候会被 Intellj IDEA/Android Studio 发出警告,代码如下:

警告信息如下:

对于这个警告,初期是非常迷惑的,不清楚为什么 Optional 类型不能作为函数的形参。后来搜索了一下网络,加上自己理解,才豁然开朗。

其实 Optional 类型产生的本身是为了避免空指针异常而引入的,如果在函数的形参中使用 Optional 类型,那么如果传入的 Optional 类型的参数本身就是 null 的话,就会在使用 Optional 参数的时候抛出空指针异常了。因此干脆就希望不要在函数的行参中使用 Optional 类型。

通过测试,Intellj IDEA/Android Studio 对于函数返回值,是不发出这个警告的。

接口的话,可以使用类似下面的写法来规避这个警告:

虽然可以通过 @SuppressWarnings("OptionalUsedAsFieldOrParameterType") 来禁止这个警告的发出,但是还是建议遵守这个警告,尽量不要在函数的形参中使用 Optional 类型。

参考链接


百度地图Poi检索、距离计算、调起百度地图

  • 百度API的简单应用——PoiSearch
  1. 创建POI检索实例

    在SDK组件初始化之后使用下列代码即可:

  2. 创建POI检索监听器

    在同一个Activity中编写以下代码:

    其中onGetPoiResult是主要的回调函数,所以涉及到搜索结果的操作基本都放在这个函数中进行,在我的源码中,我把MainActivity当作一个OnGetPoiSearchResultListener,这样有利于简化代码

  3. 设置检索监听器

  4. 设置PoiCitySearchOption,发起检索请求

    在我的源码中,使用的是周边检索,应用的接口应该是:

  5. 释放检索实例

    重要的声明周期管理:

  • 百度地图的简单应用——距离计算

两点距离计算
根据用户指定的两个坐标点,计算这两个点之间的直线实际地理距离。
返回值类型:double
返回值单位:米
核心代码如下:

其中p1和p2都是LatLng的对象

  • 百度地图的简单应用——调起百度地图

由于不可能设计的APP面向的需求是寻找附近的一个可供娱乐的地方,所以导航的功能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百度地图来提供

我们使用的是步行导航:

以上的代码即可完全地调起百度地图并直接进行步行导航

  • 综合教程——摇一摇地图
  1. 制作百度地图的API的综合运用——显示定位、POI检索、距离计算、调起百度地图

    关键代码:
    权限:

    显示定位:

    POI检索:

    调起百度地图:

  2. 制作摇一摇

    初始化

    监听Handler:

    编写监听函数:

    编写动画:

  3. 使用摇一摇调用POI检索,使用recyclerView调起百度地图

    摇一摇中onSensorChanged函数中在开始摇晃时加入POI检索函数:searchPoiNearBy
    recyclerView的每个holder加入调起百度地图的监听器;

参考链接


中级实训Android学习记录——Poi检索、距离计算、调起百度地图

不同版本的TLS在Android/iOS中的支持情况

本文要解决的两类问题:
  • 在Android4.1-Android5.0的系统上启用TLSv1.1和TLSv1.2
  •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protocol TLSv1.1 is not supported

这两个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在群里面讨论的时候见过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因此有些人遇到的问题也许协议名称不一样,但是本质都是类似的。

问题原因和解决思路分析

Android5.0 行为变更 可以看到 Android 5.0 开始默认启用了 TLSv1.1TLSv1.2,但是从 Android 4.1 开始 TLSv1.1TLSv1.2 其实就被支持了,只是默认没有启用而已。

我们最常用到的几种协议是SSLv3TLSv1TLSv1.1TLSv1.2,解决上面两个问题要搞清楚的是这几个协议在Android 系统中被支持的情况和被启用的情况,然后我们结合 minSdkVersiontargetSdkVersion 来选择协议即可,不同版本的 Android 系统对上述协议的支持情况:

客户端(SSLSocket)的支持情况:

协议 被支持(Api级别) 被启用(Api级别)
SSLv3 1–25 1–22
TLSv1 1+ 1+
TLSv1.1 16+ 20+
TLSv1.2 16+ 20+

服务端(SSLServerSocket)的支持情况:

协议 被支持(Api级别) 被启用(Api级别)
SSLv3 1–25 1–22
TLSv1 1+ 1+
TLSv1.1 16+ 16+
TLSv1.2 16+ 16+

数据来源:https://developer.android.com/reference/javax/net/ssl/SSLSocket

注意:这里说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不是指Android端和JavaEE端/PHP端(还有Python、.NET等等),是指的在Android开发中的客户端Socket(SSLSocket)和服务端Socket(SSLServerSocket)。

到这里其实已经知道本文开始处的问题的原因了,TLSv1.1和TLSv1.2从Android4.1(Api级别16)开始才被支持,从Android4.4 Wear(Api级别20)才被启用(手机是Android5.0,Api级别21),因此在不同版本的Android系统中会出现需要被启用和启用时报不被支持的问题。

我们可以写一个TLS协议通用的兼容类,在所有的Android中强制启用已经被支持的所有协议,总结一下就是Android8.0及以上系统可以强制启用TLSv1、TLSv1.1和TLSv1.2协议,Android4.1-Android7.1.1系统可以强制启用SSLv3、TLSv1、TLSv1.1和TLSv1.2协议,其它版本系统可以强制启用SSLv3和TLSv1协议。

综上所述,如果开发者使用SSLv3协议,那么minSdkVersion不限制,targetSdkVersion不高于25,并且需要尽快更新为TLSv1.1协议或者TLS1.2协议;如果开发者使用TLSv1.1协议或者TLSv1.2协议,那么minSdkVersion应该不低于16,targetSdkVersion不限制;如果开发者使用TLSv1协议,那么目前不受限制。

代码实现

我们需要让SSLSocket启用对应的协议,代码对应的方法是:

因此我们需要先在不同版本的Android系统中生成不同的协议数组:

SSLSocket是由SSLSocketFactory负责生成的,我们再写一个SSLSocketFactory的包装类,主要代码如下:

iOS客户端支持情况

iOS 客户端(SSLSocket)的支持情况:

TLS 1.2 从 iOS 5 开始支持(TLS 1.2 was first added to iOS in iOS 5

另外 对于在 2020 年 9 月 1 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世界标准时间 00:00 或之后颁发的 TLS 服务器证书,其有效期不得超过 398 天

参考链接


macOS Big Sur(11.6.7/Intel CPU)编译Android/iOS/macOS版本的RocksDB 6.29.5

RocksDB 7.0 开始,RocksDB 要求编译的 C++ 必须支持 C++ 17 ,( Dropping some compiler support in 7.0#9388)但是目前的Android/iOS版本显然暂时还不能大范围的适配 C++ 17,因此我们目前只能使用 6.x 版本。

Android:

iOS/macOS ARM:

macOS x86: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