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及衍生版本用户如何安装 SmartGit/HG

SmartGit/HG 是一款开放源代码的、跨平台的、支持 Git 和 Mercurial 的 SVN 图形客户端,可运行在Windows、Linux 和 MAC OS X 系统上。可用的最新版本 SmartGit/HG 6.0.0,最近已发布。140603102567792

Ubuntu及衍生系统用户安装,打开终端,使用以下命令:

Debian 用户安装命令:

卸载命令:

用badblocks检测硬盘坏道

硬盘是一个损耗设备,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坏道等物理故障。电脑硬盘出现坏道后,如果不及时更换或进行技术处理,坏道就会越来越多,并会造成频繁死机和数据丢失。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更换磁盘,但在临时的情况下,应及时屏蔽坏道部分的扇区,不要触动它们。badblocks就是一个检查坏道位置的工具。

一、命令参数
badblocks使用格式为:

参数含义是:

-b blocksize
指定磁盘的区块大小,单位为字节,默认值为“block 4K ”(4K/block)
-c blocksize
每个区块检查的次数,默认是16次
-f
强制在一个已经挂载的设备上执行读写或非破坏性的写测试操作
(我们建议先umount设备,然后再进行坏道检测。仅当/etc/mtab出现误报设备挂载错误的时候可以使用该选项)
-i file
跳过已经显示在file文件中的坏道,而不进行检测(可以避免重复检测)
-o file
把检测结果输出到file文件
-p number
重复搜寻设备,直到在指定通过次数内都没有找到新的坏块位置,默认次数为0
-s
在检查时显示进度
-t pattern
通过按指定的模式读写来检测区块。你可以指定一个0到ULONG_MAX-1的十进制正值,或使用random(随机)。
如果你指定多个模式,badblocks将使用第一个模式检测所有的区块,然后再使用下一个模式检测所有的区块。
Read-only方式仅接受一个模式,它不能接受random模式的。
-v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w
对每个区块都先写入,然后再从它读取信息
[device]
指定要检查的磁盘装置。
[last-block]
指定磁盘装置的区块总数。
[start-block]
指定要从哪个区块开始检查

二、示例
badblocks以4096的一个block,每一个block检查16次,将结果输出到“hda-badblocks-list”文件里

"hda-badblocks-list”是个文本文件,内容如下:
引用

可以针对可疑的区块多做几次操作。下面,badblocks以4096字节为一个“block”,每一个“block”检查1次, 将结果输出到“hda-badblocks-list.1”文件中,由第51000 block开始,到63000 block结束

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短,硬盘在指定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就产生“嘎嘎嘎嘎”的响声。由于检查条件的不同,其输出的结果也不完全是相同的。重复几次同样的操作,因条件多少都有些不同,所以结果也有所不同。进行多次操作后,直到产生最后的hda-badblock-list.final文件。

三、其他
1、fsck使用badblocks的信息
badblocks只会在日志文件中标记出坏道的信息,但若希望在检测磁盘时也能跳过这些坏块不检测,可以使用fsck的-l参数:

2、在创建文件系统前检测坏道
badblocks可以随e2fsck和mke2fs的-c删除一起运行(对ext3文件系统也一样),在创建文件系统前就先检测坏道信息:

代码表示使用-c在创建文件系统前检查坏道的硬盘。
这个操作已经很清楚地告知我们可以采用“mkfs.ext3 -c”选项用“read-only”方式检查硬盘。这个命令会在格式化硬盘时检查硬盘,并标出错误的硬盘“block”。用这个方法格式化硬盘,需要有相当大的耐心,因为命令运行后,会一个个用读的方式检查硬盘。

ubuntu 12.04配置rsync服务

rsync,remote synchronize顾名思意就知道它是一款实现远程同步功能的软件,它在同步文件的同时,可以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时间、软硬链接等附加信息。

默认情况ubuntu安装了rsync服务,但在/etc下没有配置文件,一般情况可以copy示例文件到/etc下

  • 安装sync,xinetd

  • 拷贝示例配置文件到/etc目录下

查看内容,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 修改同步的目录,用户名,密码,日志信息

1.修改

为需要同步的目录。
如果路径中存在空格,则要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空格在路径中间,如"/nfs/Public/Shared Videos",则直接写

如果空格在路径的最后面,如"/nfs/Public/Shared Videos ",则需要如下形式设置,注意最后面的"\ ",是一个反斜杠加空格,否则最后的空格会被忽略。

2.设置可以登录的用户名,密码,修改

配置用户名和密码

赋予权限 rsyncd.secrets的权限必须为600

3.开启日志

4.如果提示

则调整

5.对于严格要求一致性的重要的文件,去掉"refuse options"中的"checksum",这样会导致同步变慢,但是会比较安全(已经有报告说当同步时候不校验MD5会出现文件大小一致但是MD5不正确的情况),这个需要客户端在同步的时候使用 "-c" 作为参数。

  • 编辑/etc/default/rsync 启动rsync作为使用xinetd的守护进程

修改

创建 /etc/xinetd.d/rsync 通过xinetd使rsync开始工作

启动/重启 xinetd

  • 测试

运行下面的命令检查,确认rsync配置成功。

  • 从服务器同步文件

c同步完成后校验文件MD5(慢,但是可靠)
v详细提示
a以archive模式操作,复制目录、符号连接
z压缩
u只进行更新,防止本地新文件被重写,注意两者机器的时钟的同步
--progress指显示进度

注意,如果需要为多个目录做独立的配置,可以参考如下配置(配置中设置了两个独立的同步目录"ftp"跟"movie"

  • 通过计划任务定时同步

1.创建脚本文件,假定文件在/home目录

2.赋予执行权限

3.创建密码文件,自动填写密码

4.创建定时任务,每半小时自动检查备份一次

  • 编辑计划任务文件,执行日志输出到 “/var/log/cron_rsync_backup.log”

  •  增加计划任务

  •  重启计划任务,使之生效

  • 检查是否已经成功增加计划

Ubuntu 12.04 下 Apache 2.2.22 开启 Https

最近发现网站总是被电信恶意添加了广告,导致链接总是各种异常,因此打算开启HTTPS来规避这种情况。本来以为很简单的,结果发现网上的各种不靠谱。

1.启用Apache自带的SSL模块

2.激活Apache对于HTTPS的支持

这一步骤其实就是把/etc/apache2/sites-available/default-ssl拷贝到了 /etc/apache2/sites-enabled/default-ssl,并且更改了一下文件权限

如果要取消对于HTTPS的支持 可以执行

或者

3.强制Apache2 刷新配置

或者

这样便开启了Apache2 的HTTPS支持,此时输入https://www.mobibrw.com/就可以正常访问了。

但是此时使用的证书是在 /etc/apache2/sites-enabled/default-ssl中配置的默认的证书文件,内容如下:

如果要替换成自己的证书文件,只要修改 SSLCertificateFileSSLCertificateKeyFile就可以了。

上面使用的例子的证书格式是.pem格式的,如果是.csr格式的只要是Base64编码格式的(记事本打开之后,首行是"-----BEGIN CERTIFICATE-----"),跟上面的例子相同,直接设置就可以了。以申请到的沃通的免费证书为例子:

申请完成后的证书ZIP文件中有一个for Apache.zip的压缩包,解压缩之后,上传到服务器,然后直接如下设置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配置,跟/etc/apache2/sites-enabled/000-default中的一致就可以了。

如何使用 Grub Customizer 设置 Grub 启动菜单

安装 Ubuntu 等 Linux 发行版之后,开机后会出现 Grub 启动菜单用于选择需要进入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需要对 Grub 启动菜单进行修改,除了传统的修改文本配置文件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图形设置工具 Grub Customizer 进行设置。

Grub Customizer 可以通过 PPA 安装,启动终端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即可:

启动 Grub Customizer,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Grub_Customizer

在 Grub Customizer 的主界面中,我们可以调整启动项的位置(使用工具栏的向上向下箭头按钮),还可以通过启动项前的复选框控制该启动项是否可见,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隐藏多 余的 Linux 内核选项。如果去除某一类别中“新条目”的复选框,还可以“冻结”该类别,自动探测的新条目将不会被添加到这一类别。

点击工具栏的“首选项”按钮,在此我们可以对 Grub 启动菜单进行进一步定制。

首先是常规标签页,在此我们可以设置 Grub 启动菜单的默认启动项、是否显示菜单、等待时间等等。how-to-configure-the-linux-grub2-boot-menu-with-grub-customizer-02

然后是外观标签页,在此对 Grub 启动菜单的外观进行定制,如调整分辨率、设置背景等等。

how-to-configure-the-linux-grub2-boot-menu-with-grub-customizer-03

最后是高级标签页,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选项的意义,请不要随便修改。

设置完成之后记得点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原文链接 如何使用 Grub Customizer 设置 Grub 启动菜单

如何在Linux上实现文件系统的自动检查和修复

平常Linux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查文件系统的完整性。Linux文件系统有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受到损坏,比如系统崩溃、突然断电、磁盘断开,或者文件节点(i-node)不小心被覆盖等等。因此,定期检查文件系统的完整性是个好主意,以便尽量减小文件系统受到损坏的风险。而说到检查和修复Linux文件系统,fsck是一款实用的工具。

我在本教程中将介绍如何借助fsck工具,实现文件系统的自动检查。

系统一启动,就触发文件系统自动检查机制

如果你希望系统一启动,就自动触发fsck,那么有一些方法可以设置在启动过程中实现无人值守的fschk,这些方法具体取决于特定的Linux发行版。

在Debian、Ubuntu或Linux Mint上,编辑/etc/default/rcS,如下所示。

# 启动过程中,自动修复出现不一致性的文件系统

在CentOS上,使用下列内容,编辑/etc/sysconfig/autofsck(要是它没有,就创建)。

强制定期检查文件系统

如果文件系统很庞大,你可以强制定期检查文件系统,而不是每次系统启动时检查文件系统。为了实现这个操作,先要借助tune2fs命令,找到文件系统配置。下面这个命令行显示了文件系统相关参数的当前值。请注意:/dev/sda1是文件系统超级块所在的分区。

wKioL1NEqAWAGs_iAAEZzcUI6Zg257

从tune2fs的输出结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件系统的状态(干净与否),还可以看到与文件系统检查有关的一些参数。"Maximum mount count"(最大挂载次数)这个参数是指文件系统检查被触发后的挂载次数。"Check interval"(检查时间间隔)这个参数显示了两次文件系统检查之间的最长时间。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上,这些参数并不是默认情况下被设置的,这意味着并不进行任何定期的文件系统检查。

如果想强制每隔30次挂载就检查文件系统,请运行下面这个命令。

如果想强制每隔3个月就检查文件系统,请使用下面这个命令。

现在确认刚添加上去的文件系统检查条件已正确设置。

强制下一次系统重启时,进行一次性的文件系统检查

如果你想在下一次系统重启时触发一次性的文件系统检查,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一旦你在类似上面的顶层目录(/)中创建了一个名为forcefsck的空文件,它就会在你下一次重启时,强制进行文件系统检查。系统成功启动后,/forcefsck则会自动被清除。

wKiom1NEqKqQMvNoAACpmSYvFUE296

使用源代码将 Glibc 升级到 2.6

简介

有些软件可能要求系统的 Glibc 高于某个版本才可以正常运行。如果您的 Glibc 低于要求的版本,为了运行这些软件,您就不得不升级您的 Glibc 了 。您可以寻找已经编译好的 rpm 包或者使用源代码的方式升级 Glibc。

使用源代码方式升级 Glibc 是需要小心考虑的事情,因为整个系统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依赖于原有的动态库,升级的时候,执行"make install"命令会打断旧的动态库链接,改为指向新的库文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链接指向新旧不同版本的库文件,很容易导致系统崩溃,崩溃后,一般是无法重新启动的。

笔者使用的Linux发行版本是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其Glibc版本是2.3.5,内核版本是2.6.12-12mdk。由于某些需要,笔者必须升级原来的Glibc到更高的版本。经过实 践,成功使用源代码的方式安全地把Glibc从2.3.5升级到2.6。使用相同的方法,也能成功升级到Glibc2.4或Glibc2.5。成功升级 后,还可以在新旧不同版本的Glibc之间自由切换。

如果您需要阅读有关升级Glibc的文档,可以阅读Glibc 2 HOWTO文档,该文论述了如何从libc5升级到libc6,但是现在的Linux发行版的Glibc都已经使用libc6,更多的需要是在libc6 的范围内,从低版本升级到更高的版本。另外您可以阅读Linux From Scratch项目有关如何安装Glibc的文档。笔者认为最有必要阅读的是Glibc源程序目录树下的INSTALL和FAQ文档,INSTALL详细 描述了有关各编译选项的具体作用,FAQ回答了很多具体的问题。

升级Glibc的流程

为了安全升级Glibc,在升级前必须做好详细的部署和备份,即使是升级失败,系统也要能够还原为原来的状态。升级Glibc失败后,一般是无法重新启动系统的,必须使用另外一个可以启动计算机的Linux系统启动,挂载升级失败的根文件系统,恢复系统的Glibc为原来的状态。因此,准备另外一个可以启动 的Linux系统,是必需的。

准备好另外一个可以启动的Linux系统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编译Glibc。编译前要执行"configure"命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不同的编译选项,编译选项在INSTLL文件里有详细的说明。如果是升级当前的Glibc, 必须使用--prefix=/usr选项,该选项指定当前即将编译的Glibc作为系统的标准动态库,安装的时候,Glibc会修改/lib,/usr等 目录下的文件和链接。如果--prefix不是指向/usr,譬如--prefix=/glibc, 安装的时候,Glibc只会在/glibc目录下生成目录,文件以及链接,安装后的Glibc不会成为系统的标准动态库。如果不指定 --prefix,Glibc缺省认为--prefix=/usr/local,安装后的Glibc也不会成为系统的标准动态库。编译Glibc的时候需 要使用Linux内核的头文件,如果内核的头文件太旧,执行"make"的时候,可能会失败,这时可以在configure的时候,使用--with- headers选项指定新内核的头文件的所在目录。笔者的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的内核头文件就不能令Glibc2.6成功编译,但是却能令Glibc2.4和Glibc2.5成功编译,使用--with-headers 指向新内核的头文件后,Glibc2.6也能成功编译,下文将会有详细叙述。

Glibc安装的时候,会直接修改/lib,/usr/lib等目录下的文件和链接,为了在升级失败的情况下能够恢复系统的Glibc为原来状态,在安装新版本的Glibc之前必须对一些重要目录进行备份,至于哪些目录需要做备份,下文将会有叙述。

备份好重要目录后就可以安装Glibc了,必须由root用户执行make install命令,不同的Linux发行版,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笔者使用的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并且输入任何命令都无效,重新启动也无法再次进入Linux系统。出现的这样的错误是由于Coreutils的命令 都是依赖于/usr/tls/目录下的链接文件,这些链接文件都指向原来的Glibc动态库文件,而/lib/ld-linux.so.2已经被改为指向 新版本的Glibc动态库文件了,这些重要链接分别指向新旧不同版本的库文件,导致了执行Coreutils的命令无效。这个时候,就要用另外一个 Linux系统启动,把/usr/tls/目录下的链接修改为指向新版本的Glibc的库文件。

经过上述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能重新 进入原Linux系统,表明到目前为止升级过程都是正确的。这个时候,要再执行一次"make install"重新安装Glibc,正常情况下,这次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安装结束的时候,Glibc会给出安装成功的消息。如果修改/lib/tls /下的链接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仍然不能进入原Linux系统,表明这次升级失败,只能再次使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挂载升级失败的根文件系统,把先前备份好的重要目录恢复为原来的名字,经过这样的恢复,一般是可以重新启动升级失败的Linux系统的。

升级的最后一步是执行"make localedata/install-locales"命令安装时区和地区数据库。

图一:升级Glibc的流程图

image002

注意

本文介绍的方法在升级过程中会出现一次链接错误,系统无法输入命令,重新启动也无法进入Linux,必须使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并挂载原根文件系 统,修正在升级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链接,然后才能继续升级。因此在升级之前,一定要先确保拥有另外一个可启动的Linux系统。此外,还要备份下文将会论述 的一些重要目录,如果最终升级失败,需要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恢复原Linux系统的Glibc为原来的版本。

建议在升级之前,详细阅读Glibc源代码包内的INSTALL和FAQ文件。

升级过程

本文假设进行编译的用户名字是xyz,用户目录是/home/xyz/,所有源代码都在/home/xyz/build/目录下编译。所有源代码压缩包都已 经拷贝到/home/xyz/build/目录下。升级Glibc的Linux系统的根文件系统使用hda5分区,其文件系统格式为xfs。

1 准备另外一个可启动的Linux系统

准备另外一个可启动的Linux系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硬盘上安装另外一个Linux发行版,可以在DOS环境下使用loadlin.exe启动一个 Linux系统,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Live CD,从光驱启动。无论使用什么形式,它都必须能挂载需要升级Glibc的根文件系统。

如果选择Live CD启动,Knoppix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您可以从Knoppix的网站下载iso文件,烧制成启动CD,也可以把Knoppix的系统文件拷贝到硬盘 上,在DOS环境下,执行loadlin.exe启动。笔者使用了Knoppix 5.0.1,制作成Live CD启动。参考资料有介绍如何使用 Knoppix 进行系统恢复。

2 编译

Glibc的编译安装与一般的软件很类似,都是要经过configure,make和make install三个阶段。Glibc不能在源代码目录下编译,必须在一个空目录下编译。

编译Glibc是需要内核头文件的,笔者的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的内核版本是2.6.12-12mdk,可以直接使用该版本内核的头文件升级到Glibc2.4 和Glibc2.5。如果升级到Glibc2.6,在make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错误:

这是由于2.6.12-12mdk的内核头文件太旧,为了顺利编译Glibc2.6,必须使用新的内核头文件。

2.1 编译Glibc2.4或Glibc2.5

如果要升级Glibc到2.4或2.5,configure的时候只需要--prefix=/usr一个选项,意思是该Glibc将会作为系统的标准动态库。

以升级到Glibc2.5为例,执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

glibc-2.5.tar.bz2是Glibc2.5的源代码压缩包,执行"tar xjf glibc-2.5.tar.bz2"命令后,在~/build/目录下产生了glibc-2.5目录树,Glibc2.5的源代码就在这个目录里面。 Glibc不能在源代码目录下编译,因此执行了"mkdir glibc-2.5-build"命令,生成glibc-2.5-build目录,编译Glibc2.5时产生的文件,保存在这个目录下。如果顺利,将会成功编译,不会出现错误信息。

2.2 编译Glibc2.6

如果您打算升级到 Glibc2.6,使用版本为2.6.12-12mdk的内核头文件是不能成功编译的,必须使用新的内核头文件。configure的时候使用 --with-headers选项指向新的内核头文件的目录。Glibc的FAQ文档明确指出最好使用最新版本的内核头文件,而且编译时需要的内核头文件 的版本不需要与当前正在运行的内核版本一致。笔者试验了版本为linux-2.6.20.7和linux-2.6.18两个版本的内核头文件,编译时系统 运行的内核版本是2.6.12-12mdk,都可以成功编译Glibc2.6。

为了使用新版本的内核头文件,解开新版本的内核压缩包后,在源代码目录下执行"make menuconfig",这将会进入内核的设置页面,不需要作任何处理,直接退出并保存。然后执行"make",不需要等待make完毕,一开始看到

就可以按下ctrl+c停止编译内核。执行"make"的目的是在内核源代码目录树内生成一些重要的文件和软链接,其中在include/目录下产生一个名为asm的软链接指向asm-i386目录,没有这个链接,Glibc2.6是无法编译的。

假设使用linux-2.6.20.7的内核头文件,执行以下命令:

linux-2.6.20.7.tar.bz2是2.6.20.7版本的Linux内核源代码压缩包,执 行"tar xjf linux-2.6.20.7.tar.bz2"命令后,将会产生linux-2.6.20.7目录,Linux内核的源代码都在这个目录下,其中内核头 文件在linux-2.6.20.7/include/下。确保linux-2.6.20.7/include/asm已经产生后,就可以停止内核的编 译,然后进行Glibc2.6的编译:

glibc-2.6.tar.bz2是Glibc2.6的源代码压缩包,执行"tar xjf glibc-2.6.tar.bz2"命令后,在~/build/目录下产生了glibc-2.6目录树。

如果您的系统当前运行的内核已经升级到比较新的版本,例如2.6.20.7,configure的时候,就不需要--with-headers选项了,与 Glibc2.4或Glibc2.5的configure命令一样,只需要--prefix=/usr选项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条件是/lib /modules/uname -r/source指向内核的源程序目录,您可以用以下命令查看它指向哪里:

3.make install前的准备工作

3.1 哪些目录需要备份?

安装Glibc前必须备份好原来的系统动态库,一旦安装失败,使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挂载升级失败的根文件系统,还原Glibc为原来的状态。可是哪些目录需要备份?Glibc在安装的时候,将会修改哪个目录下的文件?

Glibc 在安装时可以指定install_root选项,命令Glibc把该选项指向的目录作为根,文件都安装到这个目录下,通过观察Glibc在这个目录里生成了什么目录和文件,我们就可以知道Glibc在安装的时候到底会修改哪些目录了。假设安装到~/build/system_fake_root上:

安装后:

可以看出,Glibc的make install命令会修改/etc,/lib,/sbin和/usr目录下的文件。这里最重要的是/lib和/usr。一般来说/usr目录下有很多文件,占用硬盘空间很大,实际也不需要对整个/usr目录备份,使用以下命令查看Glibc会修改/usr/下的哪些目录:

经分析,笔者选择了备份/lib,/usr/lib,/usr/include,/usr/sbin和/usr/bin。您当然可以备份更多的目录,不过笔者发现备份上述5个目录已经可以恢复系统的Glibc为原来的版本了。

3.2 备份目录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执行:

经过以上步骤,就备份了以后还原用的目录。备份的目录名字使用原目录名后加上.2.3.5后缀,目的是区分不同的Glibc版本目录。

3.3 如何还原系统的Glibc

如果升级最终失败,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就必须使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还原上述备份的目录为原来的名字。以笔者的系统为例,升级失败的根文件系统使用hda5分区,其文件系统格式为xfs,将被挂载到/mnt/m1目录。使用Knoppix 5.0.1 Live CD启动后,打开一个控制台,执行"su"命令切换为root用户,执行以下命令

执行上述命令后,Glibc已经被恢复为原来的版本,系统应该可以正常启动。

3.4 如何知道当前的Glibc版本

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的动态库是Glibc2.3.5。执行"/lib/libc.so.6"可以知道当前的Glibc是什么版本:

从以上输出可以看到,当前系统的Glibc版本是2.3.5,使用Gcc4.0.1编译,编译时运行的Linux内核版本是2.6.12。

Glibc的FAQ文档给出以下程序用于查看当前的Glibc的版本:

把上述程序写到chk_lib_v.c文件,执行以下命令编译:

执行chk_lib_v后有以下输出:

3.5 注意Coreutils依赖的动态库情况

Mandriva Linux release 2006.0系统的/lib/目录下有个tls目录。该目录下的文件是能否成功升级Glibc到2.6的关键。使用ldd命令查看Coreutils的应用程序依赖的动态库情况可以发现:

请注意上述的librt.so.1,libc.so.6和libpthread.so.0,它们都是位于/lib/tls/,而不是/lib/。换言之,ls的执行,依赖于/lib/tls目录下的某些动态链接库文件。tls是thread-local storage,当不同的线程使用同一个全局变量的时候,各线程将会在本地保留该变量的备份,查阅参考资料可以了解更多有关tls的信息。 Glibc2.4,Glibc2.5和Glibc2.6都支持tls。

/lib/tls/下有以下文件:

/lib/tls目录下的文件是一些很重要的动态库及软连接,其中包括libc.so.6,它们都是指向2.3.5版本的动态库文件。

4. 安装Glibc2.6

4.1 第一次make install

切换到root用户,执行make install就开始安装Glibc了:

在安装过程中,将会出现如下错误:

安装失败后,输入任何命令都是无效的,系统只会重 复"relocation error: /lib/tls/libc.so.6: symbol _dl_out_of_memory, version GLIBC_PRIVATE not defined in file ld-linux.so.2 with link time reference"的错误信息,重新启动计算机在启动中就会失败,根本无法进入原Linux系统。

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 Coreutils的应用程序都依赖于/lib/tls/下的动态库,在make install的时候,/lib/ld-linux.so.2从原来指向ld-2.3.5.so被改为指向ld-2.6.so,但这个时候/lib /tls/libc.so.6指向的仍然是/lib/tls/libc-2.3.5.so。/lib/ld-linux.so.2和/lib/tls /libc.so.6各自指向不同版本的库文件导致了Coreutils的命令执行失败,从而make install也失败。

这个时候, 就要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挂载升级失败的根文件系统,把原根文件系统的/lib/tls/下的链接全部改为指向2.6版本的库文件,具体就是 /lib/tls/libc.so.6,/lib/tls/libm.so.6, /lib/tls/libpthread.so.0和/lib/tls/librt.so.1这4个软链接分别指向libc-2.6.so, libm-2.6.so,libpthread-2.6.so和librt-2.6.so。libthread_db.so.1仍然是指向 libthread_db-1.0.so,但这个时候/lib/libthread_db-1.0.so已经是Glibc2.6版本的了,原/lib /tls/libthread_db-1.0.so必须被替换为Glibc2.6版本的libthread_db-1.0.so。

笔者使用Knoppix 5.0.1 Live CD启动计算机,启动后,打开一个控制台,执行"su"命令切换为root,执行以下命令:

上述命令就是把原根文件系统/lib/下的libc- 2.6.so, libm-2.6.so,libpthread-2.6.so和librt-2.6.so拷贝到/lib/tls/下,并把/lib/tls /libc.so.6,/lib/tls/libm.so.6,/lib/tls/libpthread.so.0和/lib/tls /librt.so.1这4个软链接从原来指向2.3.5版本的库文件改为指向最新的2.6版本的库文件。原/lib/tls /libthread_db-1.0.so下的文件被/lib/libthread_db-1.0.so替换。

4.2 第二次make install

修改了/lib/tls/下的链接和文件后,就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原Linux系统,这次将会正常启动,登陆后,执行Coreutils的命令,例如 ls,已经不会出现"relocation error: /lib/tls/libc.so.6: symbol _dl_out_of_memory, version GLIBC_PRIVATE not defined in file ld-linux.so.2 with link time reference"的错误信息。由于Glibc2.6没有彻底安装完毕,我们还要重新执行一次make install:

这次make install将不会出现错误,如果安装成功,到最后会有以下信息提示:

执行/lib/libc.so.6查看Glibc的版本:

这都表明当前系统的动态库已经使用了Glibc2.6。

如果把/lib/tls/下的链接改为指向2.6版本的库文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仍然无法进入原Linux系统,就说明升级Glibc失败,只能再次使用另外一个Linux系统启动,恢复原系统的Glibc为原来的版本,请参考3.3节。

4.3 安装时区和地区数据库

虽然现在系统已经使用Glibc2.6,但是在X Window下,使用fcitx中文输入法的用户会发现按下ctrl+space不会弹出中文输入框。这是因为新的Glibc2.6还没安装时区和地区数据库。执行以下命令:

上述命令将会在/usr/lib/locale/下生成一个名为"locale-archive"的文件。重新启动X Window, 按下ctrl+space就可以调出中文输入框并输入中文了。

至此,升级Glibc完毕。笔者在升级到了Glibc2.6的Linux系统上使用了 VMware,Openoffice,Mplayer,Skype,Firefox,Thunderbird,Vim,Fcitx等一系列软件一段时间, 未发现由于升级了Glibc而导致的错误出现。

回到Glibc2.3.5 成功升级后,想在Glibc2.6和原来的Glibc2.3.5之间切换是很容易的。因为安装前对Glibc2.3.5的重要目录进行了备份,只需使用另 外一个Linux启动,挂载原Linux的根文件系统,把升级前备份好的/lib.2.3.5等目录的名字改为/lib等原来的名字即可。

使用Knoppix 5.0.1 Live CD启动,打开一个控制台,执行"su"命令切换为root,执行以下命令:

重新启动,系统将会使用原来的Glibc2.3.5,Glibc2.6的目录备份为原目录名后加.2.6后缀。

总结

使用源代码升级Glibc,做好升级前的准备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准备好另外一个可以启动的,能挂载原根文件系统的Linux系统。其次是对/lib, /usr/lib,/usr/include,/usr/sbin,/usr/bin等目录进行备份。成功升级后,可以在高低两个版本的Glibc之间自 由切换。

升级前只要做好上述两个准备,升级系统的Glibc是安全的。

由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的系统环境不一样,因此使用源代码升级Glibc的过程可能会有差异,为了成功升级,读者必须在升级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系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链接地址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glibc-upd/

Ubuntu 12.04 Apache2 增加虚拟目录

Apache2 增加虚拟目录需要如下操作.

我们以建立一个 /deb 目录, 也就是可以通过 http://www.mobibrw.com/deb/来访问的目录为例子。

1.停止 Apache2 的服务,如果修改文件之前不停止服务,则服务重启的时候,有可能会写回以前的配置,导致我们的配置无效。

2.修改配置文件

在里面增加如下内容

如果允许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来遍历目录下面的所有文件,则需要设置 Options ,把 Options None 修改为 Options Indexes

3.启动服务

编译vim,提示找不到tgetent()

在树莓派上面编译VIM 的时候,提示找不到 tgetent()

就总是提示错误:

解决方法

安装ncurses-dev

Ubuntu下HTTP多线程下载工具

Windows下的下载工具--迅雷,之所以下载速度快,乃是它能搜索资源、为己所用,而不是仅仅从原始地址这单一资源处下载。

Ubuntu下也有类似的工具,那就是aira2。
aira2是一个命令行下载工具,可以配合其他图形界面的下载软件使用。我用的是uget+aria2。uget本身是一个小巧实用的多线程下载工具,加上aria2作为插件,下载速度有明显提高。

一、安装。
uget和aria2都可以在“软件中心”中安装。但是版本都是比较旧的版本。

如果需要安装最新的版本,可以在终端中添加ppa进行安装:
1.uget的安装:

2.aria2的安装:

安装完aria2后,可以在终端中运行aria2 -v,查看版本和支持的特性。需要1.10以上的版本才能支持资源搜索。

二、使用与设置技巧
1.主界面及版本

20130612105251093

2.启用aria2插件

20130612105336468

3.设置下载任务的属性(同时下载几个任务、多少个服务器、保存位置等)

20130612105408843

20130612105426343

服务器数设置为16比较合适。

参考网址 http://blog.csdn.net/luojiming1990/article/details/9078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