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12 SplashScreen API以及Jetpack兼容库

前言

1、什么是Android的冷启动时间?

冷启动时间是指点击桌面LOGO那一刻起到启动页面的Activity调用onCreate()之前的时间段。

2、冷启动的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

在一个Activity打开时,如果Application还没有启动,系统会创建一个进程,进程的创建和初始化会消耗一些时间,在这个时间中,WindowManager会先加载APP的主题样式里的窗口背景(windowBackground)作为预览元素,然后才会真正的加载布局,如果这个时间过长,会给用户造成一种错觉:APP卡顿不流畅

常见做法

  • 将背景设置为APP Logo,市面上大部分APP都是这么做的

  • 将背景设置为透明色,当点击桌面LOGO时并不会立即启动APP,而是在桌面停留一会(其实已经启动)

上面做法可以达到秒开效果,但属于掩耳盗铃

Android 8.0

Google以前不推荐使用闪屏的使用,但是后来很多APP都在使用闪屏,Google希望让启动屏的制作更简单。

Android Oreo中提供了Splash Screen API,允许开发者把一个drawable资源设置为闪屏。

新建values-v26目录:

通过windowSplashscreenContent设置的drawable资源将会覆盖在windowBackground顶部,在系统状态栏之下,如果不想受到System Bars限制,请使用全屏主题。

继续阅读Android 12 SplashScreen API以及Jetpack兼容库

Android中使用System.exit(0)退出后App又重新启动

System.exit(0):终止当前正在运行的 Java 虚拟机。参数用作状态码;根据惯例,非 0 的状态码表示异常终止。

System.exit(0)正常终止程序,有时候在退出安卓应用会使用到。

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前面存在没有finish()掉的Activity会重新启动,导致退出失败。

MainActivity代码:

直接启动第二个Activity

NewActivity代码:

此时点击button退出应用重启,修改MainActivity:启动新的Activity,finish存在MainAcitvity

总结:

因为应用栈中还存在别的activity没有finish,导致应用重新启动。

使用System.exit(0)时,确保任务栈中所有activity已经finish。

参考链接


Android中使用System.exit(0)退出后app又重新启动

Ubuntu 22.04 (x64)树莓派4B(Raspberry Pi 4B)源代码编译

树莓派上的操作


树莓派使用的系统是通过 Raspberry Pi Imager 安装的 2023-05-03-raspios-bullseye-armhf.img.xz

1.升级到最新版内核保证与下载的内核源码版本一致

2.升级完整后重启

3.查看内核版本

4.把最新版本的内核配置保存到.config中,以备以后编译内核使用

文件被存储到了/proc/config.gz中。

目前最新版本是 6.1.12,当前内核启动默认会切换到 64位内核了,即使安装的是32位系统镜像也是这样。

如果想从32位内核启动,那么需要在 config.txt 中配置 arm_64bit

继续阅读Ubuntu 22.04 (x64)树莓派4B(Raspberry Pi 4B)源代码编译

多线程压缩工具pigz使用

学习Linux系统时都会学习这么几个压缩工具:gzip、bzip2、zip、xz,以及相关的解压工具。关于这几个工具的使用和相互之间的压缩比以及压缩时间对比可以看:Linux中归档压缩工具学习

那么Pigz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支持并行压缩的gzip。Pigz默认用当前逻辑cpu个数来并发压缩,无法检测个数的话,则默认并发8个线程,也可以使用-p指定线程数。需要注意的是其CPU使用比较高。

官网:http://zlib.net/pigz

安装

使用方法

原目录大小:

接下来我们分别使用gzip以及不同线程数的pigz对h19_index目录进行压缩,比较其运行时间。

各个压缩时间的比较:

程序 线程数 时间
gzip 1 5m28.824s
pigz 4 1m18.236s
pigz 8 0m42.670s
pigz 16 0m23.643s
pigz 32 0m17.523s

从上面可以看出,使用多线程pigz进行压缩能进行大大的缩短压缩时间,特别是从单线程的gzip到4线程的pigz压缩时间缩短了4倍,继续加多线程数,压缩时间减少逐渐不那么明显。
虽然pigz能大幅度的缩短运行时间,但这是以牺牲cpu为代价的,所以对于cpu使用较高的场景不太宜使用较高的线程数,一般而言使用4线程或8线程较为合适。

参考链接


多线程压缩工具pigz使用

从Intel版本MacBook Pro 2013迁移到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后HomeBrew报错"Error: Cannot install in Homebrew on ARM processor in Intel default prefix (/usr/local)"

通过 TimeMachineIntel 版本 MacBook Pro 2013 迁移到 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HomeBrew 报错,如下:

该报错的原因是 HomeBrew 修改了 Apple ARM 版本的设备上的默认目录,默认目录从 /usr/local 调整到了 /opt/homebrew

由于大量的路径被硬编码到了代码中,结果就导致各种运行、安装异常。

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在 /opt/homebrew目录下安装一遍。

参考链接


从Intel版本MacBook Pro 2013迁移到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后运行Android模拟器崩溃

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Intel 版本 MacBook Pro 2013 通过 TimeMachine 迁移后运行模拟器,启动就崩溃。

崩溃的原因是原来运行的模拟器是通过 Intel HAXM 来加速的,但是 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 已经是 ARM 指令集了。这样的组合就诱发了虚拟机的崩溃。

此处,我们需要手工卸载已经安装的 Intel x86 Emulator Accelerator(HAXM installer)Android Emulator 之后重新安装即可解决。

如下图:

继续阅读从Intel版本MacBook Pro 2013迁移到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后运行Android模拟器崩溃

Git Flow详细介绍和使用

git-flow 的工作流程

当在团队开发中使用版本控制系统时,商定一个统一的工作流程是至关重要的。Git 的确可以在各个方面做很多事情,然而,如果在你的团队中还没有能形成一个特定有效的工作流程,那么混乱就将是不可避免的。

基本上你可以定义一个完全适合你自己项目的工作流程,或者使用一个别人定义好的。

在这章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个当前非常流行的工作流程 git-flow。

什么是 git-flow?

一旦安装安装 git-flow,你将会拥有一些扩展命令。这些命令会在一个预定义的顺序下自动执行多个操作。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流程!

git-flow 并不是要替代 Git,它仅仅是非常聪明有效地把标准的 Git 命令用脚本组合了起来。

严格来讲,你并不需要安装什么特别的东西就可以使用 git-flow 工作流程。你只需要了解,哪些工作流程是由哪些单独的任务所组成的,并且附带上正确的参数,以及在一个正确的顺序下简单执行那些对应的 Git 命令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使用 git-flow 脚本就会更加方便了,你就不需要把这些命令和顺序都记在脑子里。

安装 git-flow

最新的git bash已经支持,不用安装,或者使用 Sourcetree

要了解安装 git-flow 细节,请阅读下面这个文档 official documentation

在项目中设置 git-flow

当你想把你的项目 “切换” 到 git-flow 上后,Git 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工作的。这完全是取决于你在仓库上使用特殊的 git-flow 命令或是普通的 Git 命令。换句话说,git-flow 它不会以任何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来改变你的仓库。

话虽如此,git-flow 却存在一些限制。让我们开始在一个新的项目上初始化它吧,之后我们就会有所发现:

当在项目的根目录执行 “git flow init” 命令时(它是否已经包括了一个 Git 仓库并不重要),一个交互式安装助手将引导您完成这个初始化操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炫,但实际上它只是在你的分支上配置了一些命名规则。
尽管如此,这个安装助手还是允许你使用自己喜欢的名字。我强烈建议你使用默认的命名机制,并且一步一步地确定下去。

分支的模式

git-flow 模式会预设两个主分支在仓库中:

  • master 只能用来包括产品代码。你不能直接工作在这个 master 分支上,而是在其他指定的,独立的特性分支中(这方面我们会马上谈到)。不直接提交改动到 master 分支上也是很多工作流程的一个共同的规则。
  • develop 是你进行任何新的开发的基础分支。当你开始一个新的功能分支时,它将是_开发_的基础。另外,该分支也汇集所有已经完成的功能,并等待被整合到 master 分支中。

这两个分支被称作为 长期分支。它们会存活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而其他的分支,例如针对功能的分支,针对发行的分支,仅仅只是临时存在的。它们是根据需要来创建的,当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会被删除掉。

让我们开始探索一些在现实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案例吧!

功能开发

对于一个开发人员来说,最平常的工作可能就是功能的开发。这就是为什么 git-flow 定义了很多对于功能开发的工作流程,从而来帮助你有组织地完成它。

开始新功能

让我们开始开发一个新功能 “rss-feed”:

概念

在这些命令的输出文本中,git-flow 会对刚刚完成的操作打印出一个很有帮助的概述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随时请求帮助。例如:

正如上面这个新功能一样,git-flow 会创建一个名为 “feature/rss-feed” 的分支(这个 “feature/” 前缀 是一个可配置的选项设置)。你已经知道了,在你做新功能开发时使用一个独立的分支是版本控制中最重要的规则之一。
git-flow 也会直接签出这个新的分支,这样你就可以直接进行工作了。

完成一个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地工作和一系列的聪明提交,我们的新功能终于完成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 “feature finish” 命令会把我们的工作整合到主 “develop” 分支中去。在这里它需要等待:

  1. 一个在更广泛的 “开发” 背景下的全面测试。
  2. 稍后和所有积攒在 “develop” 分支中的其它功能一起进行发布。

之后,git-flow 也会进行清理操作。它会删除这个当下已经完成的功能分支,并且换到 “develop” 分支。

管理 releases

Release 管理是版本控制处理中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 git-flow 创建和发布 release。

创建 release

当你认为现在在 “develop” 分支的代码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release 版本时,这意味着:第一,它包括所有新的功能和必要的修复;第二,它已经被彻底的测试过了。如果上述两点都满足,那就是时候开始生成一个新的 release 了:

请注意,release 分支是使用版本号命名的。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个命名方案还有一个很好的附带功能,那就是当我们完成了release 后,git-flow 会适当地自动去标记那些 release 提交。

有了一个 release 分支,再完成针对 release 版本号的最后准备工作(如果项目里的某些文件需要记录版本号),并且进行最后的编辑。

完成 release

现在是时候按下那个危险的红色按钮来完成我们的release了:

这个命令会完成如下一系列的操作:

  1. 首先,git-flow 会拉取远程仓库,以确保目前是最新的版本。
  2. 然后,release 的内容会被合并到 “master” 和 “develop” 两个分支中去,这样不仅产品代码为最新的版本,而且新的功能分支也将基于最新代码。
  3. 为便于识别和做历史参考,release 提交会被标记上这个 release 的名字(在我们的例子里是 “1.1.5”)。
  4. 清理操作,版本分支会被删除,并且回到 “develop”。

从 Git 的角度来看,release 版本现在已经完成。依据你的设置,对 “master” 的提交可能已经触发了你所定义的部署流程,或者你可以通过手动部署,来让你的软件产品进入你的用户手中。

hotfix

很多时候,仅仅在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当对 release 版本作做全面测试时,可能就会发现一些小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git-flow 提供一个特定的 “hotfix” 工作流程(因为在这里不管使用 “功能” 分支流程,还是 “release” 分支流程都是不恰当的)。

创建 Hotfixes

这个命令会创建一个名为 “hotfix/missing-link” 的分支。因为这是对产品代码进行修复,所以这个 hotfix 分支是基于 “master” 分支。
这也是和 release 分支最明显的区别,release 分支都是基于 “develop” 分支的。因为你不应该在一个还不完全稳定的开发分支上对产品代码进行地修复。

就像 release 一样,修复这个错误当然也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版本号!

完成 Hotfixes

在把我们的修复提交到 hotfix 分支之后,就该去完成它了:

这个过程非常类似于发布一个 release 版本:

  • 完成的改动会被合并到 “master” 中,同样也会合并到 “develop” 分支中,这样就可以确保这个错误不会再次出现在下一个 release 中。
  • 这个 hotfix 程序将被标记起来以便于参考。
  • 这个 hotfix 分支将被删除,然后切换到 “develop” 分支上去。

还是和产生 release 的流程一样,现在需要编译和部署你的产品(如果这些操作不是自动被触发的话)。

回顾一下

最后,在结束这个章节之前,我要再次强调几个重点。

首先,git-flow 并不会为 Git 扩展任何新的功能,它仅仅使用了脚本来捆绑了一系列 Git 命令来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流程。

其次,定义一个固定的工作流程会使得团队协作更加简单容易。无论是一个 “版本控制的新手” 还是 “Git 专家”,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来正确地完成某个任务。

记住,使用 git-flow 并不是必须的。当积攒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后,很多团队会不再需要它了。当你能正确地理解工作流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目标的之后,你完全可以定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工作流程。

上面的工作流程不涉及到代码评审过程,开发人员开发完就可以合并分支。但是如果合并分支之前需要进行代码评审,那么整个流程就变复杂,我们下面分析增加了代码评审情况下的工作流。

代码评审下的 git-flow 的工作流程

我们使用 Git Flow 来进行版本管理控制,它相对于 GitHub Flow 更适合在产品开发中快速迭代,这种代码管理模式应该已经广泛使用了。

另外,我们鼓励使用 Git 客户端 SourceTree,它集成了 Git Flow 的一些基本操作。如果严格遵循 Git Flow 的流程进行版本管理控制,那么我们只用管开始和结束一个 Feature/Release/Hotfix,基本上是不用手动 merge 分支的。

新功能开发流程
  1. 从 develop 分支创建 feature 分支;
  2. 开发调试完将 feature 分支提交到远程版本库;
  3. 提交 pull request 请求合并到 develop 分支;
  4. 相关负责人 code review 后如果同意合并后,删除远程 feature 分支,如果不同意,重新修改后再上传 feature 分支请求 pull request。
Pull Request

Pull Request是当功能开发者完成一个新功能后向项目维护者发送合并请求通知的机制。它的使用过程如下:

  1. 功能开发者可以通过Gitlab页面发送pull request
  2. 开发管理员自己或组织其他的团队成员审查、讨论和修改代码
  3. 开发管理员合并新增功能分支到develop分支,然后关闭pull request,并且可以选择删除新增分支
工作流程

1. 由开发管理员负责在Gitlab上创建空白的仓库,并clone到本地,在sourcetree的git flow菜单中选择初始化仓库,并push到远端。

2. 在Gitlab上设置保护分支,把master、develop分支保护起来,只有指定人可push。

3. 功能开发者clone代码到本地,先在sourcetree的git flow菜单中选择初始化仓库。

4. 然后再开始新建功能分支,进行开发工作。

5. 新功能开发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后,功能开发者把最新代码push到远端同样的新功能分支里,并在Gitflow发起pull request给开发管理员

6. 开发管理员review代码,选择合并代码到develop,并可选择删除已经合并的新功能分支

7. 当开发管理员处理完合并请求后,开发者,切换到develop分支,直接删除自己的本地分支及远程分支,不要点击完成(Finish Feature),此时开发者pull远端develop分支最新代码即可,可忽视本地的push提醒。

8. release、hotfix分支和feature分支操作类似。

9. 不可点击完成新功能、完成发布版本、完成修复补丁,因为这样会导致自动合并代码到master或develop分支

Git Flow Release

到此为止,我们发现整个的工作流还算可以接受,但是执行 git flow release 的时候,会发现由于 Git Flow 总是假定我们合并的分支可以立即部署到生产环境,所以如果我们的工作流程符合这个过程,是很简单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同时开发可功能模块ABC,最终上线只上线AC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涉及到版本会退的问题,这个时候 git flow 反倒是不方便使用了。

这种情况下,GitLab Flow 流程可能更适合我们的工作流程。

参考链接